2007年在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的演讲--联合国与中国外交
字号: 小 中 大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天一讲堂”跟宁波的父老乡亲、兄弟们,一起交流一下。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联合国和中国的联合国外交》,当然我讲的面比较窄,主要是联合国。因为在我的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是跟联合国打交道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在我开始讲之前,我要说明一下,我是今年2月28日结束了联合国秘书处五年又六个月的任期,今年八月份又从外交部退了下来。我讲这话的意思是,我今天讲的话,不代表联合国,也不代表外交部,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因为讲个人意见,可以讲得随便点。
讲联合国呢,我要讲三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讲联合国机构;第二个呢,讲一下联合国的作用;第三个,讲一下中国的联合国外交。联合国机构,我们说是多如牛毛,但是写到联合国宪章里面去的机构,只有六个,这六个机构,也被称为六大宪章机构。这六个机构成员组成不同,分工、职责范围也不同,决策程序也不相同。哪六大机构呢?首先是联合国大会,接着是安全理事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再加上联合国秘书处。前面讲到联合国六大机构有很大不同,因此造成了联合国不是一个面孔对外,是多元机构。
首先是六大机构职责范围不同。安全理事会按照宪章授权,其职责范围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了任何冲突,可能引起全世界、或者地区的不安全,就由它来讨论、解决。安全理事会的成员跟别的机构不一样,由十五个成员国组成。它的决策程序,也跟其他机构不一样,五个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也就是说即使安理会14个成员国一致投票赞成一个提案,只要中、美、法、英、俄五个大国有一个投反对票,这个提案就通不过了,这是一票否决制。联合国大会是所有联合国成员国都能够参加的一个组织。现在是192个成员国,每个国家一国一票,是联合国机构里面最有民主性、最有广泛代表性的一个机构。他的决策程序很简单,多数票通过。但是很遗憾,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没有强制执行的力量,跟安理会的决议不一样。第三个机构是经社理事会。在讲经社理事会之前,要说明一下,联合国大会的性质,有点相当于一个国家的议会,是联合国的立法机构,一些重要的国际法,都是通过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的。通过了之后,各个成员国要签授批准,之后再对成员国进行法律约束。经社理事会是联合国分工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机构,是由大会选举后产生的,有一定的任期。第四个是托管理事会。它原来是负责帮助亚非等一些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走向独立进程的机构。由于这个进程基本上已经完成,所以托管理事会虽然作为机构没有被取消掉,但实际上已经没有发挥作用了。第五个呢,就是国际法院。国际法院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由若干个大法官组成,中国大法官现在是国际法院的院长。这个国际法院是有权进行裁定的。比如最近一个例子,尼日利亚和他的领国就一块两国边界的飞地发生了冲突。这里以前是没人注意的,最近发现了石油,这两个国家都说这块地是我的,搞不好就要打起来了。这个时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运用了他秘书长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在两个国家之间进行了斡旋,最后得到两个国家的同意,把争议交给国际法院来裁决。事先两个国家都做出承诺,不管国际法院最后的裁决是否对自己有利,都无条件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法院做出了裁决。国际法院就是做这样的事情的,就是说有关的国家把他们的争议交给法院来裁决,同时承诺无条件接受法院裁决。最后一个机构是联合国秘书处,最突出的代表就是联合国秘书长,这个我等一下详细讲。
联合国六个机构是联合国的六个面孔,常常会代表联合国不同问题上的不同倾向。因为六大机构组成不同,决策程序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立场,从这个意义上讲联合国不是一个一元化的机构,而是个多元体。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中东问题。由于美国长期以来采取包庇以色列的政策,所以凡是要批评、谴责以色列的决议,在安全理事会是通不过的,肯定会遭到美国的否决。这种情况下,阿拉伯国家往往就把同样的决议草案,一字不改的拿到联合国大会去投票。联合国大会的多数成员国都是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所以投票结果 往往是一百多票赞成,四五十票弃权,弃权的国家,往往是西欧国家,还有四票反对,美国、以色列和两个岛国。那么这个决议在联合国大会上就通过了。所以,你要问是安理会否决这个决议,代表联合国的立场,还是大会通过这个决议,代表联合国立场呢?从法律上来说,很难说谁是联合国的代表。这个问题在前段时间特别突出,人们往往认为联合国秘书长就是联合国的代表,就是联合国的发言人。特别是安南先生担任秘书长的时候,经常就各种国际问题、地区冲突问题等等,在媒体上频频亮相说话,人们普遍认为他讲的话就代表联合国的意见。那么实际上,并不是每次都这样的。联合国对秘书长的职权规定是比较笼统的,联合国宪章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联合国的秘书长是联合国行政首长,意思是说联合国秘书长和他领导的秘书处,有行政执行权力。另外一句话是联合国秘书长有权,就他认为会影响国际和平安全的问题,向安全理事会提出报告。也就是说,秘书长有报告权。这两句话加在一起,综合起来看,就是宪章给联合国秘书长的授权是:第一,有执行权;第二,有报告权。那么,没有给他的是什么权力呢?决策权。决策权是在192个成员国手里,192个成员国是联合国的老板,5个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的大老板,秘书长是这些大老板雇用的最高雇员。但是这么说,是不是说联合国秘书长对联合国的决策程序没有影响呢?不是这样的,远远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每一届联合国秘书长都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联合国的决策程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到现在为止,有八届联合国秘书长,前面七届,有的取得了成功,有的没有成功,这里头,情况不完全一样。我认为以前的七届秘书长里头,有三届秘书长是想要利用联合国宪章给予他的权力,对联合国决策程序发挥重大影响,从而确立自己独立地位的,但是只有一人取得了真正的成功。第一个这样做的是哈马舍尔德,第二个是埃及副总理兼外长布特罗斯·加利,第三个就是安南。这三个人处的环境不太相同,首先说哈马舍尔德。哈马舍尔德被认为是联合国历史上,对于秘书长这个岗位所特有的影响力,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和准确定位的人。哈马舍尔德这么说,他说:“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我没有军队,没有经济手段,我有的,就是国际道义的力量。”他也是充分利用了国际道义力量,因为在世界人民的眼中,联合国秘书长就是代表联合国,代表国际社会。在1956年,发生了苏伊士运河危机。当时是埃及政府决定把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权收回,让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于是遭到了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的反对。这两个国家派兵进驻到苏伊士运河去,引起了一次联合国的重大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哈马舍尔德发挥了作用。通过他的努力,劝说了英法两国撤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向苏伊士运河地区派出了联合国历史上第一支维和部队。在组建这个维和部队基础之上,他提出了维和的一系列原则,一直到现在,对联合国的维和工作,还有重大的影响。哈马舍尔德这个成就,确立了他秘书长的独立地位。现在联合国的总部所在地有几个建筑物,一个是联合国秘书处,一个是联合国大会厅,还有一个是图书馆。联合国的图书馆就是以哈马舍尔德的名字命名的。哈马舍尔德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我们马列主义理论认为,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所以要取得成功,要看形势。需不需要联合国秘书长发挥作用?联合国的成员国, 尤其是主要国家,允许不允许秘书长发挥作用?刚刚我讲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事件上,正好是他碰到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英法两个国家虽然气势汹汹地派兵到苏伊士运河,但是他们是老牌殖民主义,正在衰落下去,他们的行动遭到了苏联和美国两个国家的共同反对,而美苏是正在上升的超级大国。所以哈马舍尔德的行动得到了美苏的支持,取得了成功。在后来发生的刚果事件中,美苏两国各占一边,意见不一,哈马舍尔德的调解行动遭到了失败,刚果民族英雄卢蒙巴被暗杀,哈马舍尔德本人也因飞机失事,死在了刚果。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位试图充分利用联合国秘书长这个岗位所带来的道义力量,来确立自己在国际上的独立地位的人。
第二位是布特罗斯·加利, 他上任担任秘书长的时候,正好是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苏之间的冲突消失,联合国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召开了安理会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首脑会议。安理会的首脑会议通过了一个文件,要求秘书长就扩大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安全、和平方面的作用提出建议。那么加利利用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提出了一个和平纲领,受到了欢迎。但是呢,加利有点冲昏头脑了,他讲了这么一段话。他说:“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成员国赋 予了我比历史上任何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更多的任务,这就要求我独立地执行这些任务,并与阻碍我执行任务的成员国对抗,不管这个成员国是大国还是小国。”他亮出了“对抗”的旗帜,而且在实际行动上跟美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所以,当他五年任期满了以后,争取第二个任期的时候,美国坚决反对他,使用否决权,把 他选下去了,从而使他成为联合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只担任了一届的秘书长。按照联合国的规定,联合国秘书长可以任两任,一任五年,一共十年。他离任以后很愤慨地写了一本书,叫《联合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里面揭露了美国对他工作的阻挠,发泄了他对美国的不满。下面讲第三位,安南。他干满了十年任期,十年间他主要做了三件大事情。第一件事是在千年首脑会议之前,提出了一个“千年发展目标”,在首脑会议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而通过。这个“千年发展目标”里面,最响亮的一个口号是“消除贫困”。联合国确定目标,要在1015年,把世界上的贫困人口削减一半。这是他第一个成就,把消除贫困作为国际社会头等大事来抓。第二件事情就是在2005年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上,把保护人权提高到联合国的三大任务之一。过去一般人认为,联合国任务是两个,一个是维持世界和平和安全,第二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秘书长安南的努力之下,经过七八年的推动,最后被联合国成员国普遍接受,把保护人权也作为联合国主要任务之一,从此形成三大任务,三大目标:和平、发展、人权。在保护人权的名义之下,提出新的概 念,叫“保护的责任”,意思是说如果政府没有保护他本国人民的人权,而出现了大规模毁灭人权的状况,或者种族灭绝状况,那么国际社会有责任进行干预。这是 他第二个成就。第三个成就是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他坚持了联合国原则和立场,始终认为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原则的,对这件事持批评的 态度。最后讲了这么一句话:“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是非法的。”这三件事情,确立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国际上的独立力量。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各国普遍都赞 成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第二件事情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很欢迎的。第三件事情引起了美国强烈的反对,所以发起了很大的运动,来搞臭联合国,搞臭秘书长。 这个所谓的运动,说联合国在伊拉克石油换粮食的项目中,有大量的腐败现象。虽然到最后调查的结果,最多只能证明安南管理不善,没有贪污腐败。但是美国可以 说是始终咬住不放,用这样的事情把联合国和联合国秘书长从国际道义的至高点上拉下来,意思是说:你自己是这样一个腐败的机构,腐败的人,你没有资格来对美国的行动做出裁判。回想起来,安南说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是非法的”这句话,某种意义上,是被媒体套进去的。那次英国广播公司采访他,问他:“你认为美国进攻伊拉克,是否合法?”秘书长安南开始按照他通常的说法回答:“美国的行动,没有经过安理会的授权,是违反联合国宪章原则的。”记者第二次问 他,他还是这样回答。西方记者有个特点,就是咬住不放。第三次就问:“您就简单地回答我,是合法还是非法?”这次安南没有绕过去,他说:“如果你一定要说是合法还是非法,那么我说是非法的。因为它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和原则。”在报道的时候,整个背景都没了,前前后后都没了,只有一个大标题:联合国秘书长说,美国进攻伊拉克是非法的。这样美国就跳起来了,谁有资格说我们美国的行为是非法的。安南在对付媒体上是很沉稳老练的,dan这次是秘书长的失误。前段时间,我请了联合国的发言人到我的母校复旦大学去做演讲。他是安南的发言人,他告诉我:“每次记者招待会后,秘书长都会问我处理的怎么样?做的好不好?那次招待会后,我就告诉他,这次你有大麻烦了。秘书长就说这是我一向的观点啊。”我私下里问这位发言人:“你认为秘书长真的不觉得吗?”他说:“这至少是秘书长假装跟我说这是他一贯的观点。”从原则立场上来说,这是秘书长一贯的立场,但是从讲话的严重程度看,是超过了他本意想讲的话。所以到后来联合国选举新一任中心秘书长的时候呢,美国提出了一条,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选的时候一定要当心,不能再选一个外交明星来当秘书长,而应该选一个好的管家人。因为秘书长安南在十年 中,被普遍认为是外交明星,是国际良知的代表。最后,西方媒体还把他称为世俗的教皇,因为他不是真的教皇,他的道义力量相当于教皇,作为秘书长的他取得这样的国际独立地 位,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影响。那么美国的意思是以后的秘书长不能有这么大的影响。说到底这就回答了一个问题,就是“秘书长到底代不代表联合国”。应该说,安南 绝大多数时候的讲话,是代表联合国的。但是在他批评美国入侵伊拉克是非法的时候,你说这是代表联合国的话,美国就要跳起来跟你算帐了。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秘书长和联合国的机构。
第二个问题讲讲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都起了些什么样的作用呢?有虚的也有实的,我就不加区分了,合在一起讲有这些作用:第一个作用,联合国是一 面镜子;第二个作用,联合国是一个讲台,一个舞台;第三个作用,联合国是国际合作的平台;第四个作用,联合国是国际行动是否合法的一个标志。下面我分别讲一讲。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广泛代表性的、级别最高的政府间组织,从成立到现在,首先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写在宪章里的,实际所起的作用是国际形势发展的一面 镜子,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一面镜子。从这个角度透过联合国,就可以看出,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比如说联合国成立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美国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强大的国家。联合国当时的成员国51个国家,大多数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他们的追随者。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联合国曾经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工具。作为我们中国人,最知道的是这么几件事情。一个是剥夺我们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达25年 之久。第二个呢,是授权进行了朝鲜战争,并且通过联合国大会,在美国和西方的操纵之下,通过决议,谴责中国和朝鲜是朝鲜战争中的侵略者。还有刚果事件也是这样,干涉刚果内政。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阶段。当然国际形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力量对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了七十年代,联合国里面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是两个因素促成了联合国里面的变化。第一个原因是随着苏联的强大,美苏之间的竞争开始了。第二个原因,原来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参加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的组成,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联合国中的多数。所以到了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的联合国已经不是五十年代的联合国了。我觉得这根本性的转折,是联合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转折。它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1971年恢复中国代表权的决议草案获得通过,获得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而通过。这个决议草案的通过,既表明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是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一个开始,也表明了联合国里面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三世界国家开始成为联合国里面的多数。甚至也可以说,美国操纵联合国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整个七十年代,是第三世界国家团结战斗,凝聚力最强,战斗力最强的时期。那么在这个时期里面,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在不结盟国家的推动下,在七十七国集团推动下,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了一系列反帝反殖的决议。其中,最使美国恼火的是197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个决议,宣布犹太复国主义就是种族主义。大家知道,犹太人在美国的影响有多大,所以这个决议草案一通过,美国就承受不了了,美国舆论一片哗然。美国的常驻代表在联合国发言讲,联合国里出现了一个“多数的暴政”:发展中国家利用他们在联合国大会掌握的多数,不顾美国等这些有实际影响力国家的立场,强行通过一系列美国和西方国家不能接受的决议草案,实行了多数的暴政。美国舆论提出,要把联合国从美国赶出去。整个七十年代,联合国是这样一个特点。当然,这样一种紧张的关系,不是永远不变的。
联合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的转折,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联合国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经历了它成立以来第二次大的转折。这个转折既 表现在机构上,表现在联合国的作用上,也表现在联合国的气氛上。从机构来说,联合国成立,一直到八十年代末,主要开展活动的机构是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由于美苏两家的竞争,他们又各自拥有否决权,所以安理会里面只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决议,苏联都投反对票。相反,苏联, 或者其它第三国家提出的决议,美国和西方国家都投反对票。所以安理会很少开会,开会也通过不了任何决议。据统计,到1989年底,冷战结束,联合国安理会共投了270次否决票。这270次 否决票,绝大多数是美国和苏联投的。冷战结束后,发生的第一个大的变化是安理会醒过来了,恢复了它的活力。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一度取代了联合国大会,成为了联合国的中心。第二个变化是,联合国里五大国一致行动,开始成为联合国里面新的形象。怎么会出现五大国的一致行动呢?首先要讲的是联合国宪章。它制定的时候,本来的构想是联合国 要在大国一致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但是在整个冷战时期,这一点没有办法实现。冷战以后,叶利钦时代,当时俄罗斯执行的政策是向美国靠拢,希望通过取得美国的合作与支持,来度过他转型的困难时期。中国呢,在改革开放时期执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政策,也无意与跟美国直接对抗。所以 从政策上来说,使得大国合作有了一个基础。应该说,不能光从中俄两国的政策来看,美国的政策在老布什时代,和后来的克林顿时代来看,基本的政策也是要维护 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的稳定。所以在这点上,大国在九十年代,大的利益比较一致,都在追求稳定,追求和平。这是构成大国合作的一个客观的政策基础。第二个基础,就是当时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虽然很多,但是绝大部分地区冲突和冷战时期发生的地区冲突,有根本性不同。冷战时期,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发生的地区冲突,细细看去,背后不是有苏联,就是有美国,都是美苏介入的情况下发生的地区冲突,所以那些地区冲突被称为代理人的战争。在这个国家里面打仗的两派,不是美国的代理人,就是苏联的代理人,是代理人的战争,所以,美苏两国不可能取得一致的立场。而冷战结束后,虽然地区冲突很多,但是大部分,从性质上来说,已经不是代理人的战争了,这就内部使得大国有可能以比较超脱的态度来寻求共同利益。第三个呢,由于安理会差不多天天开会。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在常驻团担任副代表,分工第一把手是管安理会,我作为第二把手,管安理会以外的一切会议。但是实际情况是,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安理会里面度过的。因为安理会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差不多是天天开会。由于那时候,五常合作,五常磋商,已经成为安理会的工作机制,所以,绝大部分的安理会决议,首先要在五个常任理事国里面协商,然后再拿到十五个成员国里面去协商,最后到联合国安理会去正式通过。虽然安理会每年就开二百次左右的会议,但是如果把这三个层次算进去,像我们常任理事国的代表或者副代表,一年起码有五六百次的会议要开,所以结果,常驻代表一个人就应接不暇了。那么由于这样的密切磋商,就造成了五个常任理事国之间出现了一种历史上空前的比较好的工作气氛。这段时间当中,五常的目标就是尽量争取自己的决议草案,不引起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强烈反对,尽量修改,修改到各国都能接受。比如第一次伊拉克战争,老布什发动的战争,美国提出的决议草案,进行反复修改,修改到他认为中国可以投弃权票了,才拿到安理会去。也就是说,某种情况下,尽量照顾到对方能够接受的程度,这也是有利于自己的利益的。由于这样密切的接触,互相之间的了解也有所加深。比如当李道豫高任赴美时,英国的大使对我们两个都有一个评语,对李道豫的评语是:强硬,但是可以合作;对我的评语是:温和,但是坚定。相互之间的了解到这样的程度,可以做鉴定了。九十年代的十年就这样,曾被人们认为是联合国的黄金时代。当时秘书处的一个高官曾经讲过这么一段话:“这个十年当中,联合国被要求做 过去历史上不可能做的事情,不仅如此,人们几乎是恳求联合国在这些问题上发挥作用。”
但是好景不长,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打破了大国合作的梦想,也打破了所谓全球治理的理想。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全球治理这个观念,开始盛行。由于联合国有了这么一个黄金时期,人们开始想,能不能慢慢走向一个“世界政府”,由联合国出面,对全球进行治理。但是这场伊拉克战争,使得人们认识到,联合国的作用,是有局限的。要实现全球治理,就不可能做到。这场小布什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我觉得要说明两点。由于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的反对,由于安理会里面相当多的成员国的反对,美国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最后看到不可能有安理会的多数来支持他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最后就没有把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议草案拿到安理会去,而是绕开安理会,采取了单边行动,联合英国等国家,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从而引发这场战争是否合法的争议。这个行动表明了两点:第一点表明了美国操纵联合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像朝鲜战争那样的情况,不会再发生,这是好的方面来说。从坏的方面来 说呢,也表明了人们过去曾经有过的幻想,就是希望在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存在的历史时期下,联合国成为一个平衡美国力量的工具,这一点做不到了。只要美国 下决心要干,联合国没有手段来阻止他。我讲了那么多,其实只讲了第一点,就是联合国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化。我曾经四次在联合国工作,我也讲过这样的话:“我四次进的,是四个不同的联合国。”意思就是说,联合国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东西,是不断变化的。在这个不断变化当中,有一个是不变化的,就是 联合国的存在,使得世界避免了战争。哈马舍尔德说过这样一句话:“联合国不可能把人类带上天堂,但确实可以避免人类陷入地狱。”联合国成立六十多年,证 明了这么一点。
联合国的第二点作用,就是一个讲台,一个舞台。大家看每年九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世界各国的元首和首脑都云集在纽约,世界媒体的报道,也都聚焦在联合 国。这就使得联合国成为各国向世界宣讲他自己国家政策的一个独一无二,无法取代的讲台。特别对于中小国家,中小国家发生的事情,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关注, 但他在联合国大会上有同样的发言权,他在那里讲,各国听到了,媒体也都听到了。同时也是领导人作秀的机会,联合国大会,每一届都会有一两个明星。比如刚刚过去的联合国大会,伊朗的总理曾经是个明星吧。再早点,是委内瑞拉的总统, 05、06年的联合国明星,他讲话不用发言稿,而且口若悬河,讲得很长,讲完以后,也不像别人那样从旁边下去,他还走上主席台,跟秘书长、跟主席,跟我握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秀方式。在首脑会议的时候,由于发言的人很多,首脑也不可能在纽约待很长时间,所以往往首脑会议的发言集中在两到三天的时间里面,在两到三天时间里面,有192个成员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发言,那必须要有点纪律吧。我们确定的纪律是每个人发言只能五分钟。他们都是主权国,不能把他们赶下台啊,那怎么能够维持一定的秩序呢?学交通灯的办法,在台上放一盏灯,开始讲话的时候是绿灯,讲到4分 半的时候是黄灯,到五分钟的时候就变红灯了。五年下来,我统计有一半的发言者遵守这个交通灯,一半的人是视而不见。那年古巴的卡斯特罗非常风趣,他一上台,就拿出一块手绢,把灯给盖了起来,这下大家急了,都知道卡斯特罗说话是滔滔不绝的。但是那次他给了大家两个惊喜,一个是用手绢把灯盖起来,另一个是他讲话时间 没到五分钟就结束了,也获得了大家的好评。更多的呢,是联合国提供了这样一种舞台,我们叫做多边舞台。两个国家之间交谈,开展外交,这是双边外交,超过两个国家,就叫多边外交,里面有大多边,小多边,地区多边,全球多边。那么联合国大会呢,每届开始后的两三个星期,就是为这种各种各样层次的会见,提供一个平台。我们中国的领导人,外交部长每年参加会议的时候,虽然只在那里待几天。就是在这几天里面,可以有机会遇到五六十个国家领导人,并且跟他们交换意见。如果要对这五六十个 国家进行双边外交的话,我们国家领导人就不用管中国的事情了,整天在天上飞了。联合国就给各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个大会管理部门有这么个任务, 就是为这些双边和小多边的活动做出安排,保证所有的大小活动都能够顺利进行。联合国作为多边外交的舞台,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使得大国的力量能够放大,小国的力量能够聚合。大国的作用放大,是因为有否决权。小国的作用呢,作为每一个单个的国家,他影响别国的力量很小,但是在联合国里面,他可以组成集团来发言, 来加大影响,提出决议草案。最有影响的两个集团是不结盟集团和七十七国集团。不结盟集团是在联合国外成立的,后来引进到联合国里面,成为中小国家 就政治问题提出他们主张的一个工具。七十七国集团是联合国里面产生的,是1964年 第一次贸易和发展大会在日内瓦开会的时候,当时有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讨论了他们共同关心的发展问题,并且发表了宣言,从此就成为七十七国集团。以后虽然随 着国家的增加,现在已经到了一百多个国家,但是名称没有改变。由于有了这样的集团外交,就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大会里面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我要讲 的第二个作用,作为多边外交的讲台和舞台。
第三个作用是国际合作的平台。联合国六十多年来实际的成果在这里面表现出来了。首先是非殖民化。许多的亚非国家,摆脱殖民主义的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参 加联合国,不是通过解放战争来实现的,而是在解放战争的浪潮推动之下,通过联合国这个媒婆,让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用和平的方式,通过谈判,取得独立并参加联合国,这是联合国的第一个历史贡献,结束了殖民时代。第二个历史贡献,是联合国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牵头的作用。通过公布四个“发展十年”,确定了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发达国家要用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0.7%来 援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起到了牵头、催化剂的作用。虽然联合国本身的财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大量的钱来援助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它的带动下,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等这样一些有钱的组织,有钱的国家,特别是西北欧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资金和技术。第三个作用,是联合国在用和平方式解决地区冲突这方面,发挥了 作用,使得世界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再爆发一次新的世界大战,现在看来也不会有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最后一个呢,作为一个平台,联合国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制订国际游戏规则,制订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行动规范。由于联合国成员的广泛参与,通过联合国这个平台,通过各国的谈判,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制订了共同的游戏规则,使得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是有秩序的世界,而不是混乱的世界。其实我们熟悉的世界贸易组织,是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制订了一系列的世界贸易规则。还有海洋法,是我们在恢复代表权以后,通过联合国谈判,达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等。这是联合国所发挥的第三个作用里面的最后一点。第四个作用,是否得到联合国批准,是一个国际行动是否合法的象征,这是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本书里面找不到的。但这是从两次伊拉克战争中可以体会出来的。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是1990年老布什发动的战争。那次伊拉克战争,由于有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所以没有人对这场战争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而现在他的儿子小布什在2003年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由于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所以它的合法性受到了普遍质疑。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需要利用联合国这个平台的国家,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对我们中国也是特别重要的。就是一项行动要取得国际上的公认,认为是合法的,至少减少各方对你的批评,那么利用联合国是最佳的办法。这是我讲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中国的联合国外交。中国的联合国外交是中国内政的延续,是中国外交在联合国里面的具体体现,同时也随着联合国本身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中国的内政 在变化,由于联合国也在变化,中国在联合国里面的外交,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我们恢复代表权之前,我们对联合国是持批评态度的,认为联合国是美国操纵下的工具,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1971年恢复代表权后,我们对联合国的参与进入了第二阶段。开始时我们基本上只把联合国看成一个讲台,我们利用这个讲台,向世界介绍中国。因为那个时候中国还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外还是封闭的。中国是个什么东西啊?人家都不知道。联合国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让我们告诉世界人民,中国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中国的政策又是怎么样的。这里面最突出的一次是1974年邓小平同志带队参加第六届特别联大,他宣讲了毛泽东提出来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明确表示中国是属于第三世界的,永远不称霸。如果哪一天中国也称霸了,也做超级大国了,也搞起侵略扩张了,欢迎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一起,把中国政府推翻。这个勇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受到了大家的好评,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这个阶段里,我们对联合国的认识处于一个转变的过程中,联合国还是不是美国的工具啊?还是不是西方国家的工具啊?还要看。由于我们对联合国讨论的 大部分问题也并不很了解,所以我们当时在联合国有相当多的决议,在投票的时候,我们就采取独特的作法,叫做“不参加投票”。联合国规定的投票是三个方式,赞成、反对、弃权,我们给他发明一个新的方式,叫“不参加投票”。但“不参加投票”翻译成英文后,“投票”两个字没有了,变成了“不参加”,人家想中国代表团明明坐在那里,怎么说不参加呢?这反映了我们一个超脱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别的国家觉得这个不参加投票还挺好的,后来也有别的国家用了这个办法。这是我们在联合国多边外交中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八十年代。中国有两个变化,一个是八十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第二个变化是联合国里面七十年代的斗争气氛开始下降。所以八十年代既是对话的年代,也是我们重新认识联合国,调整对联合国政策的时代。这个时候做了两个重大的调整,一个是在军事上,维和上的;一个是发展上的。这两个调整,是针对老人家的两句话。毛主席说“我们在海外没有一兵一卒”,另一句话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完全是自力更生的”。那么在八十年代我们第一个调整,就是开始接受联合国、联合国系统的援助。我们在联合国里面,既向联合国捐款,也接受联合国援助,这是第一个调整。第二个调整是维和,由于有朝鲜战争的经历,我们参加联合国以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拒绝交联合国维和的费用。联合国的费用分两块,一块叫正常预算,也就是会费,每个联合国的成员国必须交的,按照你的经济总量,再减掉人均来交。如果你欠联合国的会费超过两年,就没有表决权,丧失投票的权利。这个呢,我们进入联合国以后就交了。联合国的维和费用,是另外一个账户。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交的比例要比正常预算多一点。由于我们认为维和是美国和西方国家操纵的,用来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一个手段,所以我们整个七十年代一直没有交,八十年代大部分时间也没有交。当我们开始考虑调整政策的时候,我们欠了维和的费用一共有三千五百万美元。通过我们十多年的工作观察到,联合国的维和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而且由于联合国里面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维和不再是大国干涉小国内政的工具,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有些因素,但是主要方面还是有利于世界 和平与稳定的。所以我们决定对维和采取原则支持的态度,有选择地参与的方针。我们说我们可以转变态度,支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但是三千五百万美元的历史旧账,我们不交。由于联合国也希望我们参与维和行动,就同意了。自此后,我们开始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成为联合国里面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十三个国家之一。联合国里面有原本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维和行动主要是由中小国家提供部队,发达国家主要是出钱。当然,在九十年代由于几次比较棘手的维和行动,中小国家提供的部队没有战斗力,所以实际上九十年代的维和行动,有很多是由美国、北约出兵的。九十年代后,由于美国在索马里和科索沃的两场战争中,烧伤了手指头,美国和西方国家出现了所谓的维和疲倦症。所以现在在五个常任理事国里面,美国和俄罗斯不是主力了,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里面维和人员最积极的国家。这是我们在联合国历史上的第三阶段。
第四个阶段,就是九十年代。九十年代前,中国在联合国里面的作用,按照邓小平同志定位,我们是第三世界的一员。我们在政治上支持不结盟,经济上支持七十七国集团。开始我们是站在七十七国集团外面来支持他,后来有一年,七十七国集团发出动议,邀请中国加入七十七国集团,得到了通过,从此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任何决议草案,都叫做“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开始发挥双重作用。一方面继续作为第三世界一员,支持七十七和不结盟的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另外一个方面呢,和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发挥作用,体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到现在为止,应该说,中国已经成为全面参与联合国活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一个国家。我们的积极作用,受到了联合国成员国普遍的赞赏和历届秘书长的肯定。但是如果做一个回顾的话,中国在联合国里面的作用还有一个局限,举个例子来说,联合国每年联大审议的议题,有一百七八十个,有的时候比成员国数目还多。那么这么多议题,有哪一项是中国提出的吗?没有。安理会每个月讨论十到二十个国家的地区冲突,有哪个地区冲突是中国来负责,发起讨论的吗?也没有。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问题,主要当事国都不是中国。中国从政治原则出发,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立场,但我们不是首要的利益攸关者。安理会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安理会十五个成员国,每个国家基本上都管一两个题目,当时管索马里冲突的国家是非常任理事国,任期到了,离开安理会了,一时找不到别的国家来管索马里。就有人提出来,中国是个常任理事国,外交官队伍也挺强的,就把索马里接过去吧。我们中国的常驻团呢,也觉得不好意思拒绝,结果呢管了一段时间。后来中国觉得奇怪,其他国家也觉得奇怪,索马里对中国有什么特殊意义啊?中国在索马里有什么特殊利益啊?为什么管起索马里来了?双方都觉得怪怪的,所以后来有一个新的非常任理事国选进安理会来,暂时没有国家可以管,我们就把索马里交给他们了。因为非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的任期是两年,所以都要充分利用这两年的时 间,来发挥他的作用,来表现自己,所以他们也很高兴地接过去了。这说明一个问题,由于中国在海外没有实际利益,所以我们在联合国,实际上还是处于一个积极 应对的地位,而不是主动推动的。那么这个情况,我觉得会改变。在将来的五到十年,会发生变化。因为大家都知道,随着走出去的战略,我们在海外已经开始有自己 的经济利益了,我们在一些远离中国的地方有商人在经商,有企业在投资,在这些国家发生的冲突,都会影响到中国的实际利益。所以将来中国需要,也必然会在联合国里面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立场。国际社会呢,也会要求中国采取更加主动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