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联合国要闻摘编
发布时间: 2023-12-05
字号: 小
中
大
一、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
11月1日起,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主持安理会内部磋商,通过了安理会本月工作计划。张军表示,巴以局势是本月安理会议程上最重要的工作。当务之急是推动停火止战,防止出现更多平民伤亡、更大规模人道灾难和冲突外溢。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中方将顺应国际社会呼声,同有关各方一道,推动安理会及时采取负责任、有意义的集体行动。根据工作计划,安理会本月将审议巴以、叙利亚、也门、波黑等多个问题。
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敦促关注隐性成本,促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
11月6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发布《2023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敦促各国政府及私营部门分析农业粮食体系的隐性成本,共同促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以应对气候危机、贫困、不平等和粮食不安全等问题。报告根据对154个国家的数据分析结果指出,当前全球农业粮食体系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社会造成的隐性成本每年至少高达10万亿美元。其中,超过70%的隐性成本来自不健康膳食,这在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尤为严重。20%的隐性成本与环境因素有关。农业粮食体系的隐性成本对低收入国家造成的负担最为严重,规模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7%,而在中等收入国家该比例约为11%,在高收入国家约为8%。
三、联合国环境署呼吁加强减排以应对气候危机
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强调气候变化的严峻局势,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强有力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新高,2023年9月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8摄氏度。2021年至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1.2%,使得全球温室气体年度排放量创下5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纪录。报告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减排努力。在当前排放量的基础上,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减少28%,才能实现《巴黎协定》中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要减少42%才能实现1.5摄氏度目标。
四、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
11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巴黎奥组委主席埃斯坦盖代表法国政府向联大介绍了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表演讲呼吁联大通过该决议。最终,该决议以118票支持、2票弃权、0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的题目是“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建设一个和平与更美好的世界”,敦促所有会员国依循《联合国宪章》,在明年巴黎举行的第33届奥运会开幕前第七天至第17届残奥会闭幕后第七天,各自和集体遵守奥林匹克休战。
五、联合国在临时停火后加大对加沙地带人道救援
11月24日,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临时停火协议生效后,联合国得以扩大对加沙地带人道主义救援的规模。临时停火协议生效后,200辆运载救援物资的卡车被派往拉法口岸。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已接收137辆卡车物资,这是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接收的最大一批救援物资。此外,12.9万升燃料和4卡车天然气也进入加沙地带,21名危重病人得以从加沙地带北部撤离。数十万民众获得食品、饮用水、医疗用品和其他基本的人道救援物资。未来几天,联合国和合作伙伴将继续加强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以满足加沙地带民众需求。
六、王毅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王毅表示,世界聚焦巴以冲突,关注联合国的作用和行动。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人类良知一边,站在国际法一边,支持联合国和秘书长本人为解决巴以冲突发挥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和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将巴以冲突作为安理会核心和优先议题。古特雷斯赞赏中方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期间为推动巴以问题政治解决、缓解人道主义局势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联合国坚定主张实施“两国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期待安理会就此形成更多共识。
七、联合国报告:到2100年沿海洪水风险将影响近7300万人
11月2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在过去20年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洪水风险已影响全球沿海地区约1400万人。预计到2100年,这一风险可能会影响近7300万人。在中等排放的情景下,即维持人类目前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到2050年,数百个人口密集的沿海城市将面临更高的洪水风险,影响沿海城市约5%人口。预计到2100年,这一风险将影响沿海城市10%人口。此外,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沿海的许多低洼地区则面临永久性淹没的严重威胁。如果在高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大约16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土地可能会被淹没,这将影响厄瓜多尔、印度、越南等国的主要沿海城市。
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2.9%,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11月29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发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9%,低于上次预测的3.0%。中国经济预计将增长5.2%,高于上次预测的5.1%。美国经济将增长2.4%,欧元区经济将增长0.6%。随着必要的货币政策紧缩、贸易疲软以及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的影响日益显现,全球经济增长保持温和态势。经合组织秘书长科尔曼表示,全球经济继续面临低增长和高通胀的双重挑战,预计明年增长将温和放缓。通胀率已从去年的峰值回落,预计到2025年大多数经济体的通胀率将回到中央银行的目标水平。
九、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开幕
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开幕。本届大会以“团结、行动、落实”为主题,将完成《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与会各方也期待在多个重要议题上取得进展。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将完成《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评估协定实施进展以及实现协定目标的整体差距,讨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关键议题,并期待取得重要进展。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在大会开幕式上说,本届大会将致力于解决气候资金问题,让全球南方无需在发展和气候行动二者间做选择。他呼吁与会各方围绕议程团结起来,恢复对多边主义的信心。
十、世界气象组织:今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一年
11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暂定版《2023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并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截至10月底的数据显示,这一年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1850-1900年)的基线高出约1.4摄氏度。温室气体水平创历史新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已比工业化前时代高出50%。海平面上升创历史新高,而且还在加速上升。海洋表面温度达到历史新高,南极洲的海冰水平降至历史新低。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呼吁全球领导人采取更多行动,保护人们免受气候灾难,要求发达国家兑现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承诺,从而让每个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都能得到所需支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