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联合国要闻摘编

发布时间: 2021-04-01

字号: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淘汰煤炭是控制升温不超过1.5的“最重要一步”33日,古特雷斯在“助力淘汰煤炭联盟”2021年全球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指出,“逐步在电力行业中淘汰煤炭是实现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的最重要一步。这意味着,到2030年,全球发电领域的煤炭用量必须比2010年下降8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布的国家自主贡献初始报告表明,按照各国目前的进展速度,2030年全球的碳排放水平只会比2010年下降0.5%。古特雷斯呼吁政府、私营企业和地方管理部门“取消全球所有计划中的煤炭项目,结束对于煤炭的致命依赖”、停止对于煤炭发电厂的国际资助,将投资转向可持续能源项目、启动全球努力并最终实现公平转型。

(二世界旅游组织: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旅游景点受疫情影响已关闭38日,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旅行限制报告》指出,由于疫情,目前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旅游目的地对国际游客完全关闭。各国政府最初于去年开始放宽旅行限制,但在新的病毒株出现后,由于“疫情形势持续严重”,各国政府扭转了开放趋势。2月初,全球217个目的地中,有69个(占32%)对国际游客完全关闭——包括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30个,欧洲的15个,非洲的11个。这比2020年5月的高峰期有所下降,当时全球75%的旅游目的地完全关闭,但比11月的27%有所上升。世界旅游组织表示,在旅行限制方面,有一种“更细微、基于证据和风险的方法”的趋势,例如要求国际游客在抵达时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联合国通过“环境经济统计与生态统计体系”全新统计框架310日,联合国各会员国在统计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全新统计框架,将在衡量经济繁荣与人类福祉的过程中把大自然的贡献纳入考量。这一全新统计框架名为“环境经济统计与生态统计体系”,将确保森林、湿地和生态系统等自然资本纳入各国经济报告之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这是改变国际社会对大自然评价和看法的历史性一步。我们再也不会不加考虑地将环境破坏和退化视为经济增长。”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表示,新通过的统计体系改变了过去七十多年来唯“国内生产总值”论的观念,认识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服务,为人类创造利益。

(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新冠疫情影响波及全球 但部分经济体展现出“意外的韧性”318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最新一期《全球贸易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去年全球经济总产量出现了自1940年代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幅度下滑,损失金额高达上万亿美元,计去年全球经济产出减少3.9%,这一数值比去年中时所作的预测略好0.4%,这主要是得益于中美两国的经济表现提升。全球增长疲软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该机构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幅为4.7%,比去年中的预测值略高0.6%。这一“更加乐观的预测”有赖于以下三大要素的实现:“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改善疫苗接种和疫情控制;全球最大经济体迅速从经济援助政策向复苏政策转变;以及没有发生全球范围的严重金融危机。”

半个世纪间灾害发生频率增长两倍,农业粮食体系受到严重冲击3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显示,农业粮食体系正史无前例地面临一系列空前的新威胁,特大火灾、极端天气、异常大规模的沙漠蝗群以及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新威胁等层出不穷,现在每年的灾害发生频率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三倍多。在农业、工业、商业和旅游业这一产业群体中,农业部门承受了63%的灾害影响,最不发达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首当其冲。此类灾害事件不仅夺取生命,而且破坏农业生计,在家庭、社区、国家和区域各层面上环环相扣造成了负面的经济后果,可能将持续影响几代人。亚洲是报告分析期间受灾最严重的区域,总体经济损失高达惊人的490亿美元,其次是遭受300亿美元损失的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则以290亿美元紧随其后。

(六卫组织:疫苗分配的差距“每天都在扩大”。3月22日,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对一些富裕国家进行了抨击,称这种不平等引起“全球道德公愤”。谭德塞称,在确保全球公平分配疫苗方面,组织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以避免出现可预见的“灾难性道德失败”。他指出,疫苗分配的差距“每天都在扩大,变得越来越怪异”。据法新社统计,目前,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接种了超过4.55亿剂新冠疫苗,其中近56%的疫苗被占全球人口16%的高收入国家接种。在29个收入最低的国家中,仅有0.1%的人口得到接种,而这些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球总人口的9%。谭德塞表示,各国正在与病毒赛跑。富裕国家需要一致兑现承诺,采取行动,向较为贫穷的国家提供疫苗。他警告称:“除非我们能尽快结束这场大流行,否则它会让我们在很长时间内处于被动。”

(七联合国呼吁采取紧急措施,避免全球20多个“饥饿爆发点”的饥荒风险32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共同发布题为《饥饿爆发点》报告表示,如果不能立即采取更大规模的援助行动,全球20多个国家的严重饥饿状况和饥荒风险将在未来数月内进一步加剧。目前全球有超过3400万人距离挨饿仅有一步之遥,急需在每个“饥饿爆发点”采取关键的短期和长期行动,以应对眼前和未来的粮食需求。报告建议加大食品和营养援助、提供具有抗旱能力的作物种子、为家畜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治疗、开展“工作换现金”项目、恢复雨水收集工作,以及为部分脆弱社区创造增收机会等。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海洋面临威胁前所未有,危害将持续数百年323是第61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旨在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海洋、气候和天气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海洋变暖和酸化有增无减,其危害将“持续数百年,因为海洋有很长的记忆”。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海平面在20世纪已经上升了约15厘米,预计未来还会继续上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显示,即使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到2100年,海平面仍将上升30至60厘米左右。

(九全球新冠大流行可能会导致失去十年的发展成果325日,联合国发布《2021年可持续发展融资报告》显示,报告显示,全球经济经历了90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最脆弱的社会群体受到的影响最大。估计全球损失了1.14亿个工作,约1.2亿人陷入了极端贫困。只有立即采取行动,才能防止许多国家失去十年的发展成果。报告建议拒绝疫苗民族主义,并加大对“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的贡献,以弥补该计划2021年超过2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发达国家履行将0.7%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官方发展援助的承诺,并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新的优惠融资;通过提供资金的流动性和债务减免支持来避免债务困扰,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应对新冠疫情及其经济和社会影响。

(十)联合国报告:亚太地区须避免K型复苏。3月30日,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发布《2021年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概览:迈向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弹性经济》报告称,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脆弱的情况下,亚太地区需要在防灾能力上进行大量可实现的投资,以保护发展成果,并避免K型复苏。报告对今、明两年的经济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亚太发展中经济体在2021年将增长5.9%,2022年将增长5%。报告警告,亚太地区疫情仍远未得到完全控制,新冠疫苗的推广面临多重挑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22年才能实现有效保护。该地区经济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很可能出现“K型复苏”,较贫穷国家和较弱势群体在疫后恢复和过渡期可能被边缘化。

 

5

 

返回列表